据报道,财政部日前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有关情况,曝光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五个典型“骗补”案例。网民认为,遏制骗补乱象,除了重罚涉事企业,还需完善补贴制度设计,建立严厉的行政、法律追责。同时,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能过度依赖政策庇护,补贴适时退坡,将倒逼企业弥补短板,推动行业尽快步入健康发展轨道。
严惩涉事车企
网民“杜才云”称,五家企业就骗补10亿元,如果再不下“重手”,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后可能就成了国家抱养的“懒犊子”。假设所有车企都玩虚的,这与政府补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初衷大相径庭,不重罚不足以表明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雄心。
有网民指出,新能源汽车骗补已成公开的秘密,对骗补者的处罚决不能轻描淡写,建议对新能源汽车骗补案件一查到底,依法严惩,以儆效尤。还有网民称,除了处罚无良厂商,还应追究相关部门监管、审核失职的责任。总之,要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。
补贴适时退坡
网民“赵士勇”认为,政府制定各类补贴,本身出发点是好的,也曾起到巨大的作用,但是只要有补贴,就会存在骗补的风险。所以,政府应该严格控制和收紧各种财政补贴,减少资质审批行为,采用税收等市场化方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,否则补贴不但无法起到作用,反而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动力。
网民“舒圣祥”也表示,事实一再证明,政府补贴给钱,引导企业在某个领域加大投资,并不是最好的办法。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有多大,终究还是市场说了算,政府当然可以在政策上引导,但不能造成企业的过度依赖。近期,财政部门已经表示将提高产业扶持政策的准入门槛,适时采取补贴退坡的办法,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政策执行力度,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尽快步入健康发展轨道。